读国家科技改革有感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顶部】发表日期:2012-12-17 14:32:54 |
读国家科技改革有感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综合管理部
这些天把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读了几遍,觉得真不错。参加工作28年,一多半时间与科技工作有关,类似文件也读了不少,只有这一次觉得真好。其中有这么几条:
1、“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
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措施”。
3、“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
如果以上几条可以真正落实,我敢断言,可以使汽车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一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企业科技面貌,为实现建成汽车强国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一直认为,科技投入比科技体制重要,市场条件比科研条件重要。纵观中国汽车60年,其中,前30年计划经济,市场条件不好。解放牌30年一贯制,不需太多研发。而且是短缺经济,别说是企业既无闲钱又无自由,就算都有了,还不如多造几台车卖呢;中间20年,开始搞市场经济,市场确有研发需求,但最大的问题是企业没钱,大部分骨干企业负担沉重、债务缠身;后10年,是自主开发的黄金时间,应该是研发的资金来源,研发的市场需求都大大改善,研发投入也比以前有较大增长。但比起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来,还有很大差距。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比起其他加工工业企业,投入比例高出一半以上,但也仅达到2%,而国际同类先进企业为3~5%。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这些国企老总不知道和国际大企业竞争需要相当或更多的投入吗?还是他们真的相信,靠社会主义觉悟或爱国热情,这些“精神原子弹”可以代替物质投入?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做不了主。
第一关是考核。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考核的核心思想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期利润。记得在当北汽集团总经理时,北京市国资委给我们的20项考核指标,其中16项和利润相关。如果要企业多投入研发,你就要减少领导自己乃至全体干部的奖金。
我真的希望国资管理部门能认真落实本《意见》中关于改善考核制度的要求,鼓励国有企业多投入研发。
还有一大关,是研发费用的计核与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个好办法,它规定企业研发投入一万元,可以计成本一万五千元,最终可以减税,这个办法早就有,但执行得一直很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负责执行这一政策的是税务部门。绝大部分税务人员不懂科技,甚至不懂工业,而且他们以多收税为宗旨,甚至个别人以刁难企业为能事。
《意见》中对研发费用的计核与加计扣除都有明确要求。但我希望能有公正透明的方法,做到该计尽计,该扣扣足,保障鼓励研发投入政策的落实。
在这个《意见》中还有一个思路我很赞成,这就是关于行业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
舆论界对自主开发是很在意的,对敢于开发者大肆吹捧,不敢开发者万人唾骂。殊不知,自主开发是要以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为基础的。我这里讲的是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自主开发必须以良好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为基础。例如,如果燃烧和摩擦研究不清楚,是不可能设计出好发动机的。这和当年开发北京212、130时不一样,那时候帝国主义封锁,难处是没有条件也要上,好处是没有外国产品竞争,材料不行可以把轴做粗一点,性能不行可以让车慢一点。现在的竞争是国际竞争,对自主开发的要求更高,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没有共性基础技术研究的积累,是做不好自主开发的。
15年前左右,有过一场震撼全国科技界的“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其主要行动是把工业界的几乎全部科研究院“赶下海”,带来的最要命副作用是大部分工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究停滞或中断,很多领域连队伍都打散了。
在这个《意见》中,强调了建设一流科研机构,提出研究院所探索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理事会,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成研发平台或战略联盟,开展行业核心技术研发及相关基础研究。
这实际是抓了自主创新的根本和基础。如果能全面落实,可以建立起支撑工作领域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共性技术基础技术研发体系。相信照这样走下去,创新型国家还真的能够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
|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顶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