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西安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顶部】发表日期:2011-12-27 07:57:09 |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共同开创西安汽车产业发展新局面 ----在省汽车工程学会上的发言
进入今年以来,感到汽车工程学会工作比较活跃,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对学会工作重视了,逐步认识到这个交流平台的作用和重要性,参与的人多了,信息量自然就大,相应的学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今天借参加学会的机会向各位通报一下2006年我市汽车产业情况和市汽车办最近开展的主要工作,顺便谈一点自己对当前国内及我市汽车产业形势的一点认识,谨供参考。 一、2006年西安汽车产业总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市共生产汽车10.3万辆,比上年增长181%,完成工业总产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67%,出口创汇10.2亿元。 2006年我市汽车产业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核心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陕重汽生产的重型卡车产销量就突破了4万辆,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中达10.42%;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变速器产量达到249011台,销量达到241176 多台,增长率达到87%,产销率达到96%;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日产轿车250辆,产量达到5.8万辆,产值30多亿元;二是营销策略比较好,促进了产销的良性循环。今年,我市各汽车企业都十分重视抓好产品销售工作,采取得力的营销战略,促进产品销售。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6.2亿元。陕汽全国销售和服务网点达28个;比亚迪继去年在山东建立第一个销售站后,陆续在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开始建立营销网点,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建成了汽车生产新的平台,使产能得以大幅提升。去年我市相继有陕汽年产重卡、法士特公司与美国伊顿公司汽车变速器合资项目及车传动系统项目、比亚迪限公司10万辆轿车项目建成投产,这标志经过几年的投资建设,开始向回收阶段转移;四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为增强企业的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我市汽车企业更加重视自主研发,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最近以来西安市汽车办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完成了《西安市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经过1年多时间的调研和研究讨论,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总体发展设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即:到经过“十一五”或更长的时间,将西安建成我国新型汽车重要的研发中心、中西部地区汽车销售物流中心和重要汽车生产基地。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汽车产量达到33万辆,重型汽车发动机5万台,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增加值100亿元,利润20亿元,汽车销售服务物流等收入500亿元。 2、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快西安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对外出台。 为促进我市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起草了《关于加快西安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虽然该“意见”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过程中,与最初的设想略有偏差,但是,我们感觉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有四点企业应给予重视,一是在产业布局上,不在规划新的汽车产业集聚区,鼓励引导汽车新建项目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二是对汽车新建项目给予政策优惠,其生产性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半征收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项目建成后,从获利年度起,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鼓励使用地方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市属范围内新增或更新的公交、环卫、工程、旅游和出租汽车,在性价比相近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优先购置地方产品;政府公务用车按照配置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地方产品。对新购置并落户我市的地方汽车产品,用于运输的车辆,2年内免收车辆营运费;用于出租车的车辆,给予延长2年经营期限的优惠;四是加大对汽车产业的引导资金投放力度。“十一五”期间,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至少拿出1000万元作为汽车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汽车产业。为提高汽车产业引导资金的效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同比例的汽车产业配套资金,加速我市汽车资产向开发区集聚,推进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3、圆满的完成了争取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工作。 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地位很高,申报工作要求很高,程序非常严格。我市自1998年承担国家清洁汽车项目以来,在代用燃料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方面处于全国前列,为申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计成功申报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4个,争取国家项目引导资金583万元,同时,经过争取,一批业内专家人士进入国家科技部代用燃料汽车专家人才库,使我市在全国发展代用燃料汽车方面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在全省以往的科技部项目申报工作中都是少有的。 4、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发展代用燃料汽车产业。 为了规范全市代用燃料汽车行业,去年重点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工作。由我办牵头,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参加,先后出台了地方强制性法规《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DB61/386-2006)、《汽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61 /375-2005)和《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DB61/376-2006)等。 5、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去年以来,由我办牵头开展的课题研究3个,《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去年完成结题,先后获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成果2等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成果三等奖,《西安市清洁燃料汽车建设系统宏观管理对策研究》西安市发展改委系统优秀成果2等奖,《西安市发展清洁燃料汽车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纷纷索取相关资料。 三、对当前国内及我市汽车产业形势的认识 1、从宏观发展形势看,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仍将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将继续处于调整中。 从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统计数据看,汽车产业布局调整变化是显而易见的。2005年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5家的汽车销量均超过50万辆,分别达到 98.4万辆、91.2万辆、73.5万辆、62.2万辆和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6%、38.6%、6.7%和8.7%。5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385.8万辆,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67%。这说明2000年之后,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以来,汽车产业相对稳定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人们津津乐道的汽车“三大集团”实质含义有所不同。无论是北汽的异军突起,还是长安的厚积薄发,都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在不断优化。 据有关资料介绍,2002年“三大”产量为167万辆,生产集中度为51%;2003年“三大”产量为213万辆,生产集中度为48%,预计2006生产集中度将下降到47%,这说明在我国汽车产业处在上升周期时,“三大”汽车集团对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减弱,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仍然处在相对调整阶段。正是由于目前的这一发展趋势,给汽车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的西部地区和产业布局盲点地区发展汽车产业留下一定的发展余地,我们应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一机遇,争取更大的发展。 2、从全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和发展布局看,汽车产业重心有向沿海转移的趋势,这对我市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不利。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引导汽车产业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形成了汽车产业南北布局的产业格局,对提高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汽车企业前来我市投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从全国的形势分析看,我们感到汽车产业重心有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其一,从企业数量看,沿海增加较快,内地比重有所下降。其二,从汽车产量、产值区域分布看,沿海地区的上海、北京、广州、浙江、江苏和福建等省市所占比重呈增长趋势,东北和西南地区有所下降。我们认为在目前汽车产业发展布局的这一趋势和背景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市汽车产业将逐渐在行业内被边缘化,从而失去一席之地。 3、从目前的发展势态看,我们认为西安汽车产业正处在从“做强”向“做大”迈进的发展转折机遇期。 其主要特征为:一是产业持续发展,三年迈出三大步。2004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2005年汽车产量接近5万辆,2006年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达10.6万辆,产值突破150亿元,达178亿元,预计2007年汽车产量为14万辆,产值220-240亿元,行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一发展形势在全国少有,更在我市工业发展中不多见;二是产业发展独具特色,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期发展我市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两大一轿”(大型客车、大型载货车和轿车)的产品格局,这一产品格局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汽车整车产品的主流市场,是提升我市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三是核心企业在全国的地位提升,我市汽车产业引起了全国的关注。陕西汽车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已形成国内领先的重型汽车技术平台,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第39 位,2006年汽车产量4.3万辆,产值96亿元,位居全国重型汽车企业第四,预计2007年产量6万辆,产值130亿元,将在全国重型汽车市场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形成抗争,主导我国重型汽车市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汽车齿轮变速器行业的“小巨人”,2006 年生产汽车变速器25万台,产值33亿元,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初步完成了产品结构调整,比亚迪F3轿车投放市场以来,反响较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6年汽车产量6万辆,产值32亿元,单一车型产量位居全国汽车生产企业前列。预计2007年产量9-10万辆,产值50-70 亿元。从目前的形势看,2007年单月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成为汽车行业一个不可小视的力量。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零部件整体配套和优化配置产业资源问题。没汽车零部件的支撑,我市汽车产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汽车企业应从发展的全局出发,重视培育地方零部件配套能力,进一步营造好西安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顶部】 |
|
|
|